四川新荷花带伤上市存若干未解之谜
发表时间:2015/11/5 8:59:21
来源:网站
浏览量:4751
主要认为公司于2010年6月22日批准了三名高管人员以每股3元的价格合计认购138万股股份,其中冯斌出资210万元认购新增股本70万股,刘震东出资174万元认购新增股本58万股,熊世超出资30万元认购新增股本10万股,涉及到了实质性股权激励行为,但是该公司却并未针对此项增资事件确认股权激励费用,由此涉嫌虚增当期利润的财务操纵行为。文章刊登后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除上述疑点外,公司未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以及募投项目夸大收益等问题,也很值得市场关注。
一、未计提存货减值准备有违谨慎性原则
新荷花的主营业务为中药饮片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在该公司的存货构成中包含有大量重要原材料,体现在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中的余额在2008年到2011年上半年分别为1152.31万元、1739.38万元、1880.85万元和1937.72万元。但是问题在于,重要原材料的储存的非常困难的事情,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出现受潮、发霉、虫蛀等问题,进而导致中药原材料变质无法用于生产所需,因此通常来说针对持有大量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公司均需要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一定比例的减值准备,作为发生原材料贬值损失的“蓄水池”。这一点从其他持有大量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上市公司,例如园林类上市公司中便不难见到。
对此,新荷花在主要风险部分也有所披露为:“若未来出现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或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则可能对中药材种植造成影响,从而出现生物资产减值情形,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可见新荷花公司对存在的存货减值风险也是心知肚明。
但是就最终财务结果来说,其资产减值损失项下仅涉及应收账款坏账一项,并未包含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的发生金额,则意味着该公司并未针对持有的将近2000万元中药原材料计提一分钱减值准备,这显然有悖于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
二、严重虚增募投项目预计收益
新荷花本次上市募集资金投资计划共涉及三个项目,分别为总投资额为11237万元的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总投资额为3345.58万元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总投资额为6039万元的江油毒性饮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见其中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和江油毒性饮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能够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主体项目,根据招股说明书募投项目详细信息披露,预计达产后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将年增销售收入38619万元和净利润4256万元,江油毒性饮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年增销售收入20110万元和净利润2143万元,二者合计将将年增销售收入58729万元和净利润6399万元。要知道新荷花2010年全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仅分别为31080.71万元和3890.89万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两个募投项目如计划顺利实施,将导致新荷花营业收入规模扩张1.89倍,净利润也将大幅增长1.64倍。
但是问题在于美丽的愿景却无法得到现有财务数据支持,新荷花涉及严重虚增募投项目收入的问题。
其中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计划年增中药饮片加工能力7000吨/年,而江油毒性饮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将年增毒性饮片生产能力1500吨/年,参考新荷花2011年上半年产品销售均价28216.49元/吨,其中毒性饮片销售均价6.4万元/吨计算,前述新增产能最多分别新增营业收入19751.54万元和9600万元,两项合计最大新增销售收入仅为29351.54万元,仅相当于招股说明书预计合计金额58729万元的49.98%,不足一半的水平,则新荷花在募投项目预计收益中的虚增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新荷花在2011年上半年中药饮片的销售规模略高于7000吨,与中药饮片产能扩建项目新增产能基本一致,但是前者实现销售收入为20655.04万元,后者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8619万元,二者差异显著但是却严重有违合理性。
投资者张小姐对本报讲“四川新荷花存在那么多的疑团,令人费解,这样的公司还能带伤上市吗?”就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本报采访了四川新荷花公司董秘陈爽,其拒绝了电话采访,回复的邮件表示公司目前属于“静默期”不方便接受采访。但是,中国资本研究的首席分析师齐宪臣认为:“静默期并非规定,公司用静默期作为不向投资者提供消息的借口。”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