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窟顶竟有座寺庙(二)
发表时间:2015/11/5 8:59:21
来源:网络
浏览量:450
倘若说云冈石窟联合考古队在2008年对窟顶遗址进行的第一次发掘是所谓的小试牛刀,那么在2010年所开展的第二次正式发掘则是他们展示十八般武艺的广阔舞台。
在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考古队把此次的发掘地点定在了窟顶防渗水工程1区南部,顺延第一次发掘地点序列号,称作1区5号地点。
虽然由于经费问题,该遗址发掘搁浅了一段日子,但这支考古队却没有闲下来,一直从理论上思索着、研究着该如何对其进行更完善的发掘与保护,在心中酝酿着将来的正式发掘。经过深思熟虑,考古队决定在此次发掘中初开10×10米的探方29个,计划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
由于云冈石窟窟顶遗址遍布着石头和瓦片,在刚开始发掘时它们成了钻探的拦路虎,这无疑加大了发掘难度。但考古队根据在遗址地表范围内发现的数量众多的瓦片,便更加坚定了这里是个颇具价值的遗址的想法。
于是,考古队根据地表情况推测出了遗址范围,为了更加完整地对遗址进行保护,考古队在划定范围内仔细地布下了若干条探沟。在挖开探沟的那一刻,整个考古队为之雀跃了起来,因为眼前所呈现着的一切,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发掘期间,考古队欣喜地发现了一组又一组的建筑群遗址,其中尤以北魏和辽金时期的建筑遗址规模最大。在对建筑进行发掘时,方向是较为明确的。
只要确定了住所的位置,顺着住所一直挖下去,其他的房屋便随之挨个被挖了出来,一组组建筑群就这样重见天日了。可奇怪的是,在对北魏建筑群遗址发掘得差不多的时候,考古队却始终没有找到此建筑群的院墙和大门。然而,根据以往发掘建筑的经验,考古队认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群通常会设有院墙和大门。于是,他们本着使之完整的目的,决定继续发掘下去,尽可能找到它自己的院墙和大门。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一番努力过后,考古队还是未能如愿找到想象中的院墙和大门的蛛丝马迹,其间却意外地在北魏建筑群东西廊房中间靠南的位置发掘出一边长约14米、现高0.35—0.7米的方形遗迹,在它的四周是1.5米厚的夯土,夯土外包有片石。这会是什么呢?
因年代久远,方形遗迹在出土时,其表面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出它的真正身份。
可是,由于这个方形台基位于云冈佛教寺院这一敏感范围内,难免让人把它和塔基联想到一起,当然在考古队工作人员的心里,也同样产生了这样大胆的猜测。但为保险起见,根据它的轮廓,考古队暂时将它看做一个方形台基。
2010年国庆期间,张庆捷去外地参加学术讨论会。恰逢此时,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从事佛教考古教学的李崇峰教授带着学生来云冈石窟进行参观考察。
在与考古队的其他成员交谈时,李崇峰教授得知直到当时也没真正确定那个方形遗迹的真正身份。这反而激起了李教授的好奇心,他便专门对这个方形遗迹进行了细致考察。考察过后,曾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读过博的李教授有了自己的想法。
随即,他便给张庆捷打电话,道出了心中的想法:“我谈我的意见,依个人认为这个方形遗迹不是台基,而是塔基。因为在印度境内有很多中间是塔、周边是房的建筑结构,这正好与你们发掘出的遗址结构相吻合。”
接听了李崇峰教授的电话后,更坚定了张庆捷原本隐藏在心里的判断,倘若它真的是塔基,那么在它的上面应该留有柱坑的遗迹;倘若它真的是塔基,那么它的周围必定留有供人上下的踏道遗迹。
考古队如果在这个方形遗迹附近找到柱坑以及踏道的遗迹,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它的真正身份!
很快,身为领队的张庆捷风尘仆仆地返回工地后,立即召集考古队的所有成员,正式开启了证明是塔基遗迹的探索……
States have problems by
payday loan process you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