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疆圣地,魅力之城。
雷山,我从长江边的龙山皖水走来,你却从我的梦里走来。
雷山的魅力在哪里在青山绿水里,在风雨桥旁,在白水河边,在吊脚楼下,在淡定从容的生活步调中,在苗家人热情纯朴的笑容里……这一幕幕、一回回如梦似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在境内而得名,为苗族主要聚居地之一。雷山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雷山民族文化浓郁。雷山县素有“苗疆圣地”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小城”和“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大山里的高速连接起外面的世界,也把美丽传向了四方……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被誉为“物种基因库”,生物、地文、水文、气象等景观丰富多彩,负氧离子极高,是天然“森林疗养院”和天然“氧吧”,是我国中亚热带极为宝贵的物种“聚宝盆”。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官员在实地考察后公布:雷公山是当今人类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土,是人们追求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苗岭主峰雷公山曾赢得唐代诗人孟郊“苗岭天下秀,半在黔东青”的美誉。毛泽东长征途经苗岭留下:“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十六字令》,把雷公山的雄浑、高大、奇险刻画得淋漓尽致、神秘莫测,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山下阳光灿烂,山顶云蒸雾绕,云海茫茫,连绵不断,充满着勃勃生机。远方的山谷中,梯田层层叠叠、青翠碧绿,高低错落的苗寨时隐时现,恍如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格头苗寨,地处雷公山腹地,秃杉成群,有最大的一棵秃杉王,高高矗立在村头,数百年来护卫着生活在这里的寨民。源自雷公山的无名溪流水波不兴,清澈见底,穿村而过。
雷公山丰富的自然生态,滋生了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多样的水体。且不说清水江和都柳江繁华了多少沿江的村寨,哺育了众多两岸的同胞,就是那些不知名的瀑布、山涧也丰茂了无数植被,滋养了多少生灵。发源于雷公山的丹江河,悠悠地流淌在雷山的血脉里,四季常清,风过微澜,日耀金鳞,有这弯碧水方成就了雷山的灵动与清新。
雷山苗族居住的房屋以吊脚木楼为主,誉为“鲁班传承的建筑魁宝”。纯木质结构,各寨民宅,大多数建于半山腰。苗民多以支系家庭聚居,以团结共同防备其他对抗实力的侵扰,且多聚居山区,大多傍山而建,半边吊脚,即有不占地之优势,又具突兀之威、美观大方之感。大小寨子,顺坡而居,层层叠叠,屋脊鳞次栉比,独具魅力。
西江千户苗寨历史悠久,有着二千多年的建寨历史,是世界最大的苗寨,是苗族第三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素有“苗都”和“千户苗寨、天下西江”之美誉,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艺术天然博物馆”,是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新桥苗寨里建有四十七座百年历史的水上粮仓,整个水上谷仓,全杉木结构,为出入仓方便,按仓排位“分割”数块,但排序井然,错落有致,是苗寨古建筑中的一大奇观,是苗族古老农耕稻作文化的活化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四面群山环绕,寨内有“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郎德上寨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郎德,体验苗族最隆重的十二道拦路酒和全村男女老少共舞“千年铜鼓芦笙舞”壮观场景,可称之为最原生态的快乐之旅。
雷山县以长裙苗族人口居多,服饰堪称精湛,均以辫绣、缠绣和平绣等绣艺于衣领、衣袖和衣角,穿戴配以银亚领、银片、锻项圈、锻手镯和大银角组成的盛装(一身重达四至六斤,甚至十来斤),配以长到脚跟的百褶裙与彩带,显得大气与精美,称之为雷山式长裙盛装,享誉于世。
大塘新桥苗寨的特色就是妇女的裙子短得出奇,被称为“超短裙苗”。裙子长度普通只有15至25公分,用靛青布折叠做成。平时一般穿一两条,节日盛装则穿上三四条,裙外罩花围腰,另穿小库脚长裤或打绑腿。上装穿绣花衣或对襟衣,腰间前后分别系上花彩带。发式类似“古仕女髻”,银冠上有花鸟龙凤,冠下系一圈齐眉的银铃、银链,别具风韵。
在雷山,无论你走进哪一个村寨,无论男女老少,既可以整碗地端,大口地干,也可以陪你慢慢地喝,细细地品,那一份豪情,那一份从容,尽在米酒的香甜里。以自酿米酒“高山流水”的形式在长桌宴上倾情待客,更是演绎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情怀,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雷山的绝大多数菜肴具有浓郁的山区风味和独有的民族特色。鸡稀饭、青菜酸菜、韭菜根酸菜、酸汤、酸汤鱼、苗王鱼、鱼酱、面辣、腌鱼、山野菜、蕨菜、泡汤、锅汤、鱼冻等成为苗族食品系列的珍品,成为当今社会最时尚、最受欢迎的佳肴。
常年云雾缭绕的雷公山是上品茶叶的首选之地,在雷山为数不多的八个乡镇,都有规模不等的高山茶园,种茶的历史亦十分久远。“雷山银球茶”是雷山久负盛名的生态茶。在郎德非遗博物馆品茗银球茶,确是一种享受,一枚枚带着雷公山的清新、带着文化的厚重、带着民族的质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醇香。
雷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了非常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示范基地,为守护博大深厚的文化家园,守护苗族本土文化,传承于未来,展现于世界积极努力。目前已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
《美丽西江》大型原生态歌舞晚会是一部描写苗族从诞生、迁徙、图腾崇拜、定居和繁衍生活的一部史诗。上图为该晚会的开场《枫木化蝶》,苗族百姓信奉蝴蝶为苗族人的母亲,因此在歌舞中蝴蝶妈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章节,既表达了苗族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苗族人热爱生活、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雷山县境内,至今广泛传唱的有古歌、飞歌、情歌、酒歌、农耕歌、理歌、丧葬歌、嘎百福歌、苦歌等。雷山苗族的芦笙为自古传承的乐器,芦笙舞依据芦笙能吹出激昂顿挫的曲调,跳起矫健有力的舞步,急徐紧凑,舒展奔放。
雷山的夜最唯美,最温馨,最祥和。在实施了夜景亮化工程,创新设计的苗族铜鼓形状路灯安装于县城主干道河滨道和两个文化广场周边,将县城丹江镇清新优美的夜景装扮得璀璨绚丽、流光溢彩。
有人说,是上帝造就了雷山,是上帝宠爱的地方,并给了她最美的容颜。我要说,是大自然的造化,才有了如此美丽的山水;是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独具魅力的苗乡!在我的心里、在我镜头里,对雷山的一山一水、一城一寨、一草一木、歌舞茶酒、节庆人和都寄寓了无限真情,在雷山六天五夜的分分秒秒都化作了美好影像,化作了美妙的记忆,也将化作朋友们的期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