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修道院专门培育赴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传道的神职人员,堪称天主教“少林寺”,对澳门成为圣名之城影响颇大。与修道院毗邻的圣堂,规模仅次於当年的圣保禄教堂,即现今的大三巴牌坊,因此圣若瑟修院也称为“三巴仔”,老一辈的澳门“地胆”对这名字绝不陌生。
修院圣堂属巴洛克风格。正面有三个入口,主堂平面成拉丁十字型,长轴长27米,短轴长16米,长轴两端分别为入口前厅及主祭坛。祭坛供放其主保(圣若瑟) 像,装饰甚多,其中两组四枝腰缠金叶的旋柱最具特色,柱头则以破山花形式收结。而与之呼应的是入口前厅中四枝支撑二楼唱诗台,来自原圣方济各修道院的木制盘旋柱。四个拱顶形成一四边内弯之正方形空间,其上以一罗马式穹窿封顶,穹窿直径为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开有三环各16个窗户,其中最高一环为假窗,另两环才具有透风及采光功能,穹顶内侧为白色,中间是黄色的耶稣会会的徽。
逛完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可到附近的福隆新街一带闲逛。这里又称为“红窗门”,以整条街道的两层高建筑物红色门窗为标记,极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