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博物馆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象山大道北段,1983年建馆,馆址占地18亩,现有主体陈列楼和"珍宝馆"陈列楼两栋,建筑面积共
荆门市博物馆-越王州勾剑5000余平方米,共有展厅6个,展览面积2800平方米,属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中型博物馆。
荆门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在抓好各项业务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项设施设备,举办各种专题陈列和展览,较好发挥了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命为湖北省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荆门市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综合性博物馆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在承担文物收藏、陈列,文物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每年对基地工作都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讲解人员的服装购置、宣传图片资料的购置、专题展览的布展等,并免费(或半价)接待专题展览的观众。目前,该馆已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各学校也把参观博物馆作为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活动内容。
荆门市博物馆 - 历史沿革
博物馆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承担全市地上地下文物保护、研究和馆藏文物的陈列开放工作,是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副县级事业单位。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核定的文物系统一级风险单位。在1984年以前,荆门仅有县文化馆内设的一个文物工作小组,1991年前,市博物馆暂借古建筑陆夫子祠办公。
1987年开始在象山大道19号修建陈列大楼,占地面积11340平方米。1993年11月8日,陈列大楼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现有干部职工6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人,中级技术职称34人,设有办公室、陈列展览部、保卫科、藏品保管部、产业科等科室,为适应荆门市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荆门市编制委员会批准,2005年10月成立了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隶属于荆门市博物馆,由市博物馆原内设机构考古队、文物科学研究室合并组成。主要承担全市(包括钟祥、京山、沙洋、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地下、地上文物的考古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对县、市、区文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荆门市博物馆 - 陈列展览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标本达一万余件,各类文物展览长年对外开放。馆内现有《包山楚墓专题陈列》、《精品文物展》、《战国女尸及郭店楚简展览》.
荆门市博物馆-越王州勾剑《包山楚墓专题陈列》向世人展示了当时楚国贵族阶级的礼乐制度及奢华生活,同时反映了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有先秦之最的“迎宾出行图”,中国最早的折叠床,最精致的“龙凤彩棺”以及装饰精美的楚国礼器“错金银铜尊”等,这些都是荆门楚文化的杰出代表。
《精品文物展》展示的是荆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精品。其中有五千年前龙王山新石器时代墓地出土的精美玉器、战国时期锋利无比的“越王州勾剑”、三国时期的先进兵器“连发弩机”、唐宋时期色彩艳丽的三彩陶枕“卧女荷叶三彩枕”等等。
《战国女尸及郭店楚简展览》是采用高科技手段精心设计而制作的精品陈列。郭家岗战国女尸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好的湿尸,墓葬出土的丝绸则是楚国的又一“丝绸宝库”;郭店楚简是迄今中国一次性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内容最齐的一批竹简,其内容大都为先秦佚籍,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简上字体典雅,堪称古代书法艺术精品。
荆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它不仅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土地矿藏资源,更拥有不可多得的且十分丰富的各个历史时期先辈遗留下来的古代文化遗存。这些为荆门文博事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荆门文博事业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很多成绩,业务队伍也得到了锤炼,不仅田野基本功扎实过硬,而且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在以后的事业发展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成绩奉献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