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而建立。位于江西省井冈山上的茨坪,1959年建成开放,该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复制品2000多件。珍贵文物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基本陈列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Museum of Revolution in JinggangMountains)是中国遗址性革命史类博物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而建立。位于江西省井冈山上的茨坪。1959年建成开放。
该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复制品2000多件。珍贵文物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等。
基本陈列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展出文献、实物、图片和辅助展品近600件,其中美术作品均为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所作。陈列形式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恢复、保护、宣传井冈山上的革命遗址,是这个馆的另一主要业务。遗址大都分布在茨坪和大小五井,多数作原状陈列,少数有辅助陈列。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还保存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工事等遗迹。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在黄洋界哨口上筑纪念碑2座。
位于茨坪红军南路中段,依山面水,与茨坪革命旧址群隔湖相望。该 馆始建于1958年,朱德题馆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研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事迹的地方性、革命史类综合性博物馆,建筑古朴、庄严,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该馆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7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展线300米,文献、实物、图片和辅助展品近600件,馆藏各类革命历史文物5000余件,其中原物60多件。除此,还有毛泽东、朱德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建国后重上井冈山的照片、题词、题诗等陈列。
几十年来,馆内陈列先后作过四次修改。1987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修改,采用图、文、物、声、光、电综合陈列表现手法,并制作了逼真的仿实景物和塑像,全面介绍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勇业绩。
200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在此基础上扩建了新的展厅!
2008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概述二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195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 1959年10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的我国第一个地方革命博物馆,是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江西省文化厅直属四大馆之一。
200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和革命遗址的维修保护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占地面积1.782公顷,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停车场、报告厅,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三、四层为展厅,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2005年9月,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于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自为“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剪彩并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11月5日开始,在江西省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史类博物馆。195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1959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1962年朱德同志题写馆名。为江西省文化厅四大直属馆之一,2008年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馆现有干部职工近200人,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体系要求,着力加强内部管理。下设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管理办公室、旧居旧址管理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井冈山会师纪念馆管理办公室、编研陈列室、管理培训科六个部门。收藏文物30000余件,文字资料5000多份,图片4000余幅;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数百幅;保存毛泽东、朱德重上井冈山的电影资料和老红军的电视录像数十件。此外,还负责管理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的旧居和黄洋界保卫战遗址等革命旧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全国重点革命纪念建筑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开馆以来接待来自15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国内观众3000多万人次,其中有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彭真、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2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大专院校学生和青少年儿童1000余万人次。[2] 2004年,中央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改扩建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项目。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坐落在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占地面积1.782公顷,主体建筑为四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停车场、报告厅,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三、四层为展厅,总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436平方米。基本展厅共展出文物800余件,照片2000多张。与旧馆相比,新馆共增加文物150多件、图片资料近200多幅、文献资料60余条,雕塑、油画、国画美术作品20多件。2005年9月29日,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于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亲自为“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剪彩并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11月5日开始,在江西省率先向社会免费开放。重建后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充实、增加了展厅的陈列内容,吸收了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实事求是地反映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宣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陈展手段,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地展现了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面貌;同时提高安防水平,使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跟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展出内容与展示手段、服务质量与教育效果、内部管理与环境面貌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国家文物局等部委先后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近50年以来,在征集、整理大量革命文物、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多年宣传、教育实践,先后编制过五十多个陈列方案,进行过大小十多次的修改,积累了丰富的陈列展览的经验。2004年中央决定实施“一号工程”建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陈列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在陈展的总体设计上,采取“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理念,强调大气、庄重、简洁、明快。现代质感强烈的展陈材料和地域性鲜明的装饰元素有机结合,彰显其特有的功能和审美情趣。采用巨幅照片作为背景,点明主题思想。运用历史照片、文字、文物、艺术品和适当辅以声光电的场景复原,构成多维立体式的效果,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视觉的冲击力。并根据重点、亮点内容进行多样化形式处理,既有写实性的表达,又有艺术性的表达,将重点、亮点以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达到入耳、入眼、入脑的效果。在陈展内容上,采取“编年体夹专题”的形式,以时间先后为序,重点从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井冈山斗争两年零四个月的光辉历史,同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和井冈山道路与井冈山精神的发展和传承作了介绍,整个展览突出了井冈山精神的诠释和井冈山道路的叙述。新馆基本展厅共展出文物800余件,照片2000多张。与旧馆相比,新馆共增加文物150多件、图片资料近200多幅、文献资料60余条,雕塑、油画、国画美术作品20多件。在陈展方式上,追求与建筑风格和环境气氛的统一协调,力求通过现代化的展览手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采用大框架、立体版面,集中形象地宣传、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大量珍贵文物、图片、资料。除传统的陈展手段外,还增加了19处融展陈、造型艺术与声光电、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场景。其中《八角楼灯光》场景运用幻影成像真人比例动态演示为全国第一,序厅自动移合的大型电子屏幕,开创了全国革命纪念馆序厅设计的先河。现在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系统、综合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的基本陈列。这个陈列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形式生动,准确地向广大观众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战斗历程。
与此同时,围绕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丰富内容,布置多个专题陈列、旧居旧址的原状陈列、辅助陈列、井冈山精神的流动展览等。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的陈列展览形式,充分向人们介绍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成功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包括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县及湖南的炎陵、茶陵县等,总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
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后”,于1927年10月27日胜利到达茨坪,随后逐步改造了袁文才、王佐部队。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
1928年5月4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并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接着,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讨论和制定了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政策,决定在湘赣边界全面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从而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一个全面建党、建军、建政的新时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的立脚点,武装力量的集合点和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它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1965年5月,在阔别井冈山38年后,毛泽东同志重上经历血与火洗炼的井冈山,感慨万千地告诫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1972年11月中旬,满怀对红土地的深厚情谊的邓小平同志来到井冈山,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们:“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
在井冈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它不朽的功绩也永远彪炳于中国革命的史册。如今,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