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龙洞位于万州区盐井乡,距万州城25公里。盐井龙洞古称“石龙洞”,因洞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盐井龙洞”。溶洞深约320米,洞内阴河名曰“十二滩”,定期涌潮,滩滩有景。
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神形各异,有石山、石田、石柱、石笋、石人、石兽、石莲……,龙洞洞中套洞,最后一个大洞宽约40米,高30米,形如宫殿,上有“天楼”。洞的中央有一巨型钟乳石柱冲“天”而立,高近30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神州第一柱”。石柱四周有千万朵钟乳石形成的“莲花”镶嵌围护,又像无数小龙盘绕,又称“莲花柱”。
盐井龙洞口原先建有龙王庙。据传,大禹之子因在治理三峡水患时有所懈怠,大禹便罚他在此洞中修炼,名曰白龙。白龙终日思过,得以悔改,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清光绪皇帝便钦赐“功宣朐忍”镏金匾一块,现存于溶洞管理处。当地流传着许多与龙洞有关的神话故事。著名作家杜宣游此洞后,感慨万千题诗“空阴混沌气鸿蒙,乳石恰虚叹鬼工,好山好水看不尽,自然造化永无穷”。
美景隐居深山中,钟乳林立洞相通,清泉潺潺细声流,天然雕饰鬼斧工。盐井龙洞是2003年国家旅游局命名的AA级风景区。洞内钟乳奇观千姿百态,“定海神针”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鳄鱼戏水”“倒挂莲花”“群龙过江”“九莲飞瀑”“万卷书”“农田梯”惟妙惟肖;十二滩虾嬉鱼欢、波光粼粼,泉水每日涨落有律、终年不涸。景区文化底蕴丰厚、遗迹众多,百年龙王庙旧址香火不断,数十块丰碑演绎历史脉络,清光绪帝为盐井龙洞御笔亲书的“功宣朐忍”匾额蔚为珍品,凝藏着一段盐井白、乌二龙扑救京城大火的经典传奇。龙洞里的温度很是舒服,夏天去最好,水很凉,很冰,因为龙洞的结构所导致。
龙洞不仅自然景观神奇,民间的传奇传说亦独具魅力。清光绪年间,万州名医刘以仁在城内悬壶济世,其医德医技声名远播。一日清早,有公人管家打扮者入门,恭请先生出诊去为家主疗疾,言江边有专船等候,遂行。船至白水溪,岸边暖轿伺候,顺沟而行至龙洞。先生陡见宫苑巍峨。心知有异。登阶入殿,见一白须老者侧卧玉榻,呻吟不止。抬手令先生近前视其后背。刘先生壮胆上前撩衣一看已明端底。遂请老者显身。老者让先生避过一侧,霹雳一声,十余丈黄龙头外尾内已伏于地。先生将自己的“百宝箱”打开,取出抱钳、丹药等物上前。原来有一近两尺的蜈蚣钻入龙脊鳞下吸髓。钳出蜈蚣煅烧。上完药,龙王痛立止。复形归位,揖谢欲厚赏先生。先生辞不受,龙王道,既如此,将护佑万州黎民风调雨顺,遇难告知必验。从此遇大旱年由地方官亲往龙洞祭祀求雨便成地方风俗。又一传奇:一九三三年夏,驻万军阀王陵基前往龙洞,至白水溪乡公所休息,四十名卫队在隔壁茶馆休息。正逢场期,街上热闹。忽一魁梧汉子走进茶馆,摘掉头上草帽,抽出身上短枪,上前抵住正要喝问的警卫队长,沉声说道:“我是贺龙,快叫你的弟兄放下枪,你们王师长已被我们包围了,不然就让你看看热闹。”卫队长只得下令将刚装备的四十枝德国造快枪缴械。一批赶场打扮的人将枪带走。
待尚在河边休息的后续队伍得知消息赶到时,已不见贺龙队伍踪影。追至盐井沟,乡民讲只有一支队伍进了龙洞。进洞搜亦渺然。百姓遂流传,贺龙是龙,早借水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