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和亲公主之刘解忧
发表时间:2015/11/5 8:59:21
来源:网络
浏览量:13548
细君公主去世后,乌孙王再派使者到长安,向汉武帝要求与汉朝和亲,汉武帝出于稳定西域的战略考虑,又选送解忧公主到乌孙来和亲。
解忧公主出生于公元前120年,卒于公元前49年。她出生在楚地的彭城,即今天的江苏徐州。解忧公主同样出身名门皇族,她的先祖是刘交,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最小的弟弟,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刘交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汉朝建立后,按照论功行赏的规矩,刘邦分封刘交为楚王。现在我们都知道广东、浙江、福建属于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然而在西汉时期,上述地方都是偏远的蛮荒之地。最富庶的主要在长安所在的八百里秦川、河南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江苏所在的吴越地区和今天湖北及江苏一部的春秋战国所属楚国的地盘。因此,汉高祖刘邦为了奖赏他的小弟弟,就把楚地分封给了刘交。按地名刘交被封为第一代楚王。
刘交这一支家族,同样应验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刘交本人博学多才,他兢兢业业,长期恭谨为官;重用贤德的人才,使辖地的老百姓安享富足安康。刘交死后,他的次子刘郢客承继了楚王王位(长子刘辟早死)。他在皇宫里掌管皇族的户籍族谱;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留有美好的名望而被人称道拥戴。然而天不随人意,刘郢客的寿命太短,刚过而立之年就驾鹤西去。到了他的儿子继承了楚王的刘戊这里,刘戊就开始不务正业,游手好闲,骄奢淫逸。史书记载,刘戊目无尊长;不学无术,生活淫荡,性情骄狂;父亲去世以后,他把前辈的遗训抛到脑后。父亲请来的贤达受到刘戊的无端侮辱都告老还乡。刘戊对贤达们的苦苦规劝置之不理,不知悔过自新,国家大事荒废不管;行为放纵为所欲为,整天游山玩水;他所亲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志猖狂。刘戊超越国家礼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规模宏大超过他祖宗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可比秦始皇陵。还因为犯下私奸罪(皇帝皇后丧期里寻欢作乐),险些被晁错诛杀在京城,汉景帝看在血亲的份上,免他一死,但下诏削去了楚王直属的东海、下邳两个郡,刘戊因而心怀不满。七国之乱时起兵参与吴王造反;最后兵败自杀了断,可他的罪过却连累到子孙后代的悲惨命运。汉武帝彻底削去他这一族的楚王的封号,由于他的子孙都没有直接参与谋反,加之他们也都和刘家有直系血缘关系,因此,皇恩浩荡,没有执行诛灭九族的残酷刑罚,后人被贬为庶民,即普通老百姓。因此,自从刘戊死后,他的家族从此败落,皇亲国戚的居住地没有他们的一寸地盘,皇族宗籍里找不到他们的名字,王侯将相都不敢和他们打交道,刘戊的后代如同黄鹄飞天,一去不返,杳无踪迹。所以在史书上根本就查不到解忧公主的父母亲叫什么名字。只说她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当细君公主远嫁乌孙郁郁而终之后,汉武帝为了满足乌孙继续和亲的要求,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公元前101年,又把生活在民间的解忧公主一家找到,将刘解忧以皇家公主的身份嫁给乌孙昆莫。汉武帝这样做,一是不把自己最亲信的皇族公主送到万里之遥的边缘荒漠遭罪,不让他们的家人遭受分离之苦;二是也给反王的后人以立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们重返刘氏皇族行列,他们毕竟还都是刘氏的血脉后人。就这样,刘解忧就成了第二位远嫁乌孙的和亲公主。
从出生年月看,细君比解忧大一岁。但是按照刘氏家族的族谱排,刘戊和汉景帝刘启是堂兄弟,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叔叔,因此,解忧公主是细君公主的姑姑。两个人虽然只相差一岁,年龄相仿,但是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大不一样,因此两个人性格截然相反,性格差异很大。解忧公主生性泼辣,适应力非常强。解忧公主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是因爷爷谋反被贬为庶民,因此是彻底脱离了帝王家庭高高在上的皇族氛围,不可能还像皇族那样娇生惯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体会到民间老百姓的生活与艰难。
但是话说回来,虽然他们家道败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家只是被罢黜了王位封号,家庭财产应该损失不大,或者说经济条件还要比一般老百姓好得多。家庭成员的教养素质也要比一般老百姓高得多。所以解忧公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史书上说她,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勇敢刚强,不让须眉。当她来到乌孙时,乌孙人形容她:容貌娇美,艳若桃花,娇若晚霞,温柔如和煦春风,悠闲似天鹅娇姿。
公元前101年,20岁的解忧公主和亲出嫁到乌孙,她很快适应了乌孙的生活,初到乌孙,解忧公主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诸如吃半生不熟兽肉和难咽生乳等,努力学习乌孙语言,使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她与乌孙名王翁归靡的结合是乌孙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他二人的感情很好,生育三男二女,其子女都是活跃在西域政治舞台上的佼佼者。解忧公主一生先后嫁给三个乌孙王,共生有四子两女,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次子万年做了莎车王,三子大乐为乌孙左大将,长女弟史嫁给龟兹王,小女素光嫁给乌孙翮侯。她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乌孙和汉族人民的友好事业。直到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长安,居住在上林苑中的蒲陶宫,朝见礼仪与皇亲公主待遇相等。两年后(公元前49年),解忧公主和汉宣帝同年归天,溘然长逝。又十六年后才有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后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长女弟史,弟史长得仪容端庄,举止优雅,从小跟母亲学习诗书礼仪和音乐,琵琶弹的很好。后来又被解忧公主送到长安学习琴艺。弟史在长安学习很刻苦,很有音乐天赋,加上有宫廷最好的乐师教授技艺,弟史学成返回乌孙时,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音乐家了。不久,龟兹国王绛宾前来求婚,他满怀政治抱负,想借和弟史联姻来加强汉朝和乌孙的联盟。解忧答应了这门亲事。龟兹举国欢腾,为国王和王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仪式。弟史成为王后以后,亲自掌管国家的乐舞机构,创制新曲,推动了龟兹文化艺术的发展。公元前六十五年,绛宾陪同弟史带着许多龟兹乐器一起去长安朝贺,汉宣帝册封弟史为汉家公主,这完全是汉天子对解忧和弟史的偏爱。汉宣帝留他们在长安住了一年。赐给公主车骑旗鼓,并赠给一个数十人的歌舞团,把中原的乐舞和乐器带到龟兹。此后,弟史公主和龟兹王绛宾年年到长安朝贺。这不仅在政治上缩短了西域与中原的距离,而且在文化上交流融汇,增强了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亲情关系。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们在评价解忧公主和亲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一致公认,解忧公主对西域历史具有巨大的贡献。当时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被乌孙国人誉为“乌孙国母”。解忧公主和她的子女以及随从们为汉王朝统一西域、缔造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汉朝在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和西域三十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都是功不可没的。据《汉书。乌孙传》记载,解忧公主的孙子星靡、重孙雌粟靡、曾孙伊秩靡相继为乌孙大昆弥。解忧公主的后代都秉承解忧公主的教导,始终维护汉朝和乌孙的亲情关系。另据史料记载,自龟兹国王绛宾王娶解忧公主的长女弟史以后,龟兹国与汉朝亲密无间,长达一个多世纪。乌孙与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保持更为久远。直到公元四世纪末的南北朝时期,柔然的势力发展到西域,实际控制了车师、焉耆、龟兹、姑墨等国,乌孙才在柔然的挤压下南迁葱岭一带。北魏兴起后,乌孙与北魏保持友好关系,并且为北魏恢复对西域诸国的管辖及中亚粟特等国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乌孙与中原王朝长达五百年之久的友好关系中,解忧公主及其后代对乌孙的深远影响是源远流长的。由此不难看出解忧公主对西域的影响是很大的。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她在西域的活跃年代正是西汉政府统一西域的时期,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这对实现西域各族与汉族的联合,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对丝绸之路的畅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解忧公主去世四十八年后,乌孙国大昆弥伊秩靡和匈奴单于烏珠留若鞮一并入朝,伊秩靡是解忧公主三儿子大乐将军的孙子,烏珠留若鞮是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囊知牙斯。汉朝以此为荣,将解忧公主的后裔以及王昭君的后裔们一并安置在上林苑蒲陶宫,可谓汉代和亲史上的一件盛事。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忧公主年老,思归故土,加上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都死于流行病灾,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回汉,以求落叶归根,汉宣帝悲悯解忧一生的苦难和突出贡献,因予准奏。当年随同她一起和亲的侍女冯嫽随同她一起返回都城长安。
近年才有史学家论证,解忧公主是比王昭君更了不起的人物,她做了许多王昭君都没做到的事,她是汉代杰出的巾帼英雄,是传播东西先进文化的友好使者。作为和亲公主,解忧公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成功、贡献最大的一个和亲公主。解忧公主的影响范围和历史作用是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和亲公主都无法相比的。细君、解忧二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他们认为,解忧公主的历史贡献远胜王昭君。
由于细君和解忧公主的故乡都在今天的江苏,江苏省正好又在西部大开发中,被中央安排对伊犁州开展对口支援。因此,在江苏的支援下,在伊宁市的江苏大道修建了汉家公主纪念馆,就是专门纪念细君和解忧公主的。现有史学家论证,细君和解忧公主是对西域民族史、新疆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人物之一。她们的贡献可以和历史上最著名的<